學校現有教職工743人,其中專任教師459人,兼職教師122人。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8人,副教授146人,博士19人,碩士202人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。學校升本以來,學校教師承擔各級各類教學、科研項目138項,公開發表教學、科研論文362篇,出版專著及教材36部,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理授權109項,獲得省部級教學、科研獎勵11項,其中一等獎3項。
學校設有農林科技、機電工程、經濟管理、設計藝術、信息工程、外國語學院、文化傳媒學院、公共課部、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創新創業就業學院,已經開設20個本科專業、20多個專科專業方向。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、建筑裝飾工程技術、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、財務管理、水產養殖技術、園林技術等一批專業成為省級重點專業或社會就業熱門專業。學校以“博今古、強技能、承文明、事國家”為校訓,全面推行“學業、行業、產業、企業、就業、創業”六業貫通、學歷+技能+職業證書的人才培養模式,注重技能訓練,工學結合,機加工與數控加工中心、機電設備檢測與維修、電工電子數控系統、汽車維修、檢測、美容、會計、物流營銷等實訓室和水產養殖科技示范園一應俱全。學校大力推進校企合作,與一百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人才訂單培養合同,其中20多家企業在學院建立了專題人才培養班。
學校有來自全國26個省、市15個民族的學生11000余人。校園總規劃面積2145畝,已建成生態綠化校園1057畝,建筑面積30.8萬平方米。校園環境清幽,古樹奇石,鳥語花香,湖水碧波,高塔巍峨,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。生活、教學設施齊備,有多功能實驗室和實訓基地85個,有5萬多平米的科技大樓,有2萬多平米的圖書館,紙質圖書和電子刊物110萬多冊,配套電腦設備3200多臺,寬帶、無線網絡、閉路電視覆蓋全校,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500多萬元,資產總值達6.9億元。
學校鼓勵學生在獲得畢業證的同時,積極參加國家職業技能資格等級證書培訓考試并獲得相關技能證書,近年來有兩萬多人次參加了人力資源管理師、物流師、網絡管理工程師、模具設計工程師等50多項專業水平等級與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證的培訓考證,合格率90%以上。學校被省、市定為“關愛企業定點培訓單位”、“國家職業技能資格鑒定所”。
學校注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國民素質培養提升,《人民日報》、《中國教育報》、《湖南日報》、《湖南衛視》等報刊雜志專題報道了我校新的辦學理念與思想政治工作特色,曾在全省最受歡迎的品牌學校公開評選中名列榜首,先后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第一輪和第二輪人才培養工作綜合評估。
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。圍繞專業特色和興趣愛好組建了60多個學生社團協會,活動精彩紛呈,特色鮮明。社團管理中心被評為“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管理組織”,武術協會、計算機協會、普通話推廣協會獲“全國高校特殊鼓勵社團獎”和“全國高校優秀社團”,財務會計、英語協會、書法協會、街舞協會、交誼舞協會等被評為“湖南省百佳社團”。豐富多采的活動形成了活潑、生動的大學校園文化,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組織能力與綜合能力。
學校是全國“溫暖工程”培訓基地,對西部地區及困難家庭學生加大資助力度,建立了完善的獎勵資助體系。近六年來有10000多名學生分別獲得國家獎學金、國家勵志獎學金、國家助學金以及學院互助基金的獎勵和資助,總金額達2850多萬元,獎助比例達50%,家庭困難學生還可按規定申報國家助學貸款,寒暑假提供勤工儉學崗位,并按國家財政補貼優惠標準,為學生全部辦理醫保和意外傷害保險。
學校始終把畢業生就業、創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,每年召開兩次大型招聘會,舉辦優秀畢業生報告會,三一重工、中聯重科、上海廣達、南車集團等百余家大中型企業來學院招聘,對就業情況實行全程跟蹤服務,確保人人能就業,就好業。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、汽車檢測與維修、法律、水產養殖、建筑裝飾等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,供不應求。辦學以來,學校為社會培養培訓技術技能型人才6萬余人,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創業精英,已培養出15屆大專畢業生2萬余人。!
學校面向全國招收專科、本科新生,本科招生專業有:園林、水產養殖學、林學、園藝、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、機械電子工程、汽車服務工程、行政管理、物流管理、電子商務、環境設計、視覺傳達設計、數字媒體藝術、英語、商務英語、物聯網工程、數字媒體技術、漢語言文學、財務管理、酒店管理、文化產業管理等21個專業 ,專科招生專業有計算機網絡技術、電腦藝術設計、建筑裝飾工程技術、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、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、財務管理、商務英語、園林技術、水產養殖技術等20多個專業方向。
面向未來,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將始終秉承“知難而進、自強不息”的辦學精神,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,立足湖南,立足常德,面向全國,面向世界,堅定推進學校內涵發展、創新發展、特色發展、可持續發展、和諧發展,努力建設教育教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。

湖南專升本聲明
(一)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,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對內容、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,我們會及時處理。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